全国服务热线:0757-85335829

首页行业动态 从环保的角度看印刷油墨技术研发

从环保的角度看印刷油墨技术研发

2015年05月06日08:23 

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,我国的印刷工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:四大印刷方式都有了不等的发展,印后装订联动自动化、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已普及应用,图文处理系统的开放式及数字化已成为印前系统的基本特征,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印刷已成为印刷出版工业的发展方向,与印刷工业相关的环保法规在不断完善,……。但是,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,无论是印刷设备的研发、生产,还是印刷车间的环境污染问题、以及印刷耗材特别是用量大的印刷油墨的环保问题尚有很大的差距,这一切皆给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。对于印刷耗材而言,特别是印刷油墨,研制生产各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材料,是一个巨大的机遇。可喜的是,在印刷油墨领域,对原有的配方、生产工艺、原材料、干燥方式等方面的改造,现在均已提到议事日程上。

国内印刷车间环境不容乐观

目前在我国,印刷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油墨基本上是溶剂型油墨,这些溶剂型油墨的有机挥发物没有处理,直接排入车间空气中,不仅对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,对工人的健康也将有极大的危害。这是因为这些溶剂型油墨含有50-60%的有机挥发性物质,另外,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通常加上调油墨粘度所需的稀释剂,那么在印品干燥时,油墨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的总含量甚至高达70-80%。

据笔者新的一项研究表明,这类印刷厂中的苯类化合物严重超标。按照国标要求,工业生产车间中苯的高容许浓度为10mg/m3、甲苯为100mg/m3、二甲苯为100mg/m3,这些印刷厂的苯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.2倍、甲苯超过国家标准4.2倍、二甲苯平均浓度也超过国家标准。从医学角度来说,这会对印刷工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。

另外,在实际的生产中,除了溶剂的自然挥发之外,对印刷环境造成影响的还有油墨应用中出现的故障,比如困扰了印刷工业多年的“飞墨”现象。飞墨现象是因为印刷机在高速转动时,墨辊间的墨膜被分裂、拉长,产生断片,在油墨的表面张力作用下,这些断片收缩,形成众多球状的细小墨滴散落在空气中,即所谓的飞墨现象。飞墨现象给印刷过程带来的较大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对环境造成污染、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、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时间的损害。

另外,新的研究结果表明,现实生产中的其它重金属的超标也将导致印刷环境的恶化,甚至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。

总之,在印刷行业中有害气体的排放、有害液体和固体的使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,均对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。这种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类文明的未来,也将涉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。因此,我们必须考虑印刷业的环境保护问题,拟订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。

国外相关现行措施值得参考

在国外,为限制污染,一些国家已制定了“劳动卫生法”、“有机溶剂排放法”等一系列法规。这些法律、法规决定了印刷生产工艺和油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。在这些环保法律的压力下,国外印刷行业的研究部门和厂家不得不研究开发无溶剂的油墨,即无挥发性或者少挥发性的油墨。

欧美国家于90年代前后通过了与环保有关的挥发性有机溶剂(VOC)法律。VOC法律要求印刷厂和油墨生产厂商达到如下要求:在作业车间外不应有有机溶剂的气味;在作业车间内,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必需低于50mg/m3(VOC)、100mg/m3(CO)和100mg/m3(NO)。

虽然这个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现在只是在欧美国家采用,但是迟早将会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法的基准。对于大多数国内厂家(包括印刷厂和印刷耗材生产厂家)来说,这一法律要求目前是很难达到的。但是通过努力,笔者认为目前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:

网友热评